找到相关内容44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要忍受哪些东西呢?

    不同心态造成的。由此可见,要克服一切灾难,不应该让痛苦来压倒自己。智者即使遭到痛苦也不会失去信心,并做到不使自己心烦意乱失去快乐,与贪瞋痴等烦恼较量时会遇到许多挫折和伤害,但是为了完成伟大功业要克服(...

    寂天菩萨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835563766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药师佛的精神即人间佛教的精神

    物质方面发展贪心、瞋心、痴心。贪瞋痴就是生死的根本、烦恼的根本、痛苦的根本。   提倡东方文化、生的佛法、回归药师佛净土就必须要从这方面来发展,不然就是空洞的。如何使人安静,生活圆满,就需要内心净化,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药师佛|人间佛教|惟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1112463929.html
  • 为什么学佛提倡“五年学戒”?

    会讲得头头是道,你的烦恼不断,你的习气不断,你的贪瞋痴慢不断,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。这么个道理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   所以一定要亲近一个善知识,在一个善知识里头得清净心,得平等心,得道了。如果得不到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持戒|戒律|善知识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9262330684.html
  • 净空法师:以弥陀为师

    社会诱惑的力量多大,那都是邪师。你不要以为邪师好象是外道,不一定。凡是社会上这些名闻利养,这些诱惑都是邪师,叫你动心,叫你起贪瞋痴,叫你忘本,全都是邪师。连外面这些广告、新闻广播、卡拉OK、这些影剧,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0440559.html
  • 法的本质

    成为心的主人呢? 印度古老的传统里有训诫,也传授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训诫的方法。当一个人成为佛陀时,会变得纯净,完全解脱,智慧圆满,完全由贪瞋痴的束缚中解脱,不再有来世。这样的人充满无限的慈悲,当他教导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5143297.html
  • 净土文摘(1)

    散乱逐渐减少的,就是下品中生;不会散乱的,就是下品上生;念到事一心不乱。不起贪瞋痴的,就是中三品生;念到事一心不乱,逐渐先断见惑、思惑和尘沙惑,并能伏断无明的,就是上三品生。所以信愿持名念佛,依照功力...不清。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了,三藏十二部最高最微妙的教理,都在里面了,向上机关也在里面了,六度万行、三聚净戒也在里面了。  为什么说,六度万行也在里面了呢?因为真能念佛,不再起贪瞋痴,就是大持戒;不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846923.html
  • 用菩提心念念造善业

    心,所作所行,皆是菩萨行。《华严经》的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”,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;甘露火王代表瞋恚,动不动就杀人;伐苏蜜多女代表淫欲。这三个人造的业是贪瞋痴、杀盗淫,但都是净业,他们是如来化身。我们这才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5248148.html
  • 色心的缘起观

    触(受、想、思),贪瞋痴不起,解脱于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,证入爱尽寂灭的境地。   缘起中道,不落唯心与唯物,常见与断见,有见与无见,一见与异见。印度神我论者与庸俗论者,不知缘起正法,故落于二边的邪见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349575.html
  • 儒家教学与佛法教学的关系

    迫切需要的,我们要用什么东西来对治。今天社会大众,中国、外国普遍是功利的心,自私自利,贪瞋痴慢,人我邪见,与日俱增,这怎么得了?身既不修,怎么能够谈到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?中国儒家有这套学术,确实有帮助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2251897.html
  •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

    随眠”。“业”的本质是指令意识起造作作用的“思”:“随眠”指“贪瞋痴”等“烦恼”(惑)的潜在状况。在“业”与“随眠”之间,“随眠”又被视作决定世间诸有的根本力量。  正因为如此,它把出世之道归结为“智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2155488.html